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本月起正式实施。其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这份新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针对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家庭教育中“重学习、轻劳动,重成绩、轻实践”的偏向。劳动课重回义务教育课堂,是应该的,也是有价值的。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觉得厨房不是小孩子应该待的地方。但家长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驾驭厨房里的油盐酱醋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今年上海封控期间,有新闻报道部分年轻人因不会做饭,居家吃数十天泡面。没有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是无法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生存的,即使有再多钱,也很难买到现成的食物。外婆曾和我说过,在战争年代,许多人由于缺衣少食,以吃草根树皮为生,还有的人实在饿极了连土里的白泥也吃。她教育我要珍惜粮食,学会劳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才不至于在特殊时期生存不下去。
劳动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朱子家训》有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我常听父母说起他们那一辈生在农村,小时候都是在劳动中学习,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去地里割草喂鸡喂猪;晚上放学回家后先干农活,干完了才能吃饭。吃完饭之后先洗碗、洗衣服,所有家务干完了再写作业。暑假时,家家户户都是孩子做饭,有的孩子还没灶台高,就搭个凳子洗碗……那个时候劳动很快乐,学习也很快乐。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柳夕浪表示,要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和品质。劳动是一门重要的人生课,人在这一生漫长的旅途中,除了在书本上的学习,还有在实践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劳动,从劳动中学习生活,并在劳动和生活中体验快乐,领悟人生的真谛。
让我们重温恩格斯的一段话:“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