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郭跃
中国经济网11月9日讯(记者 郭跃)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于11月7日正式召开。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指出了中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环境给汽车产业的国际合作创造的新机遇。
首先,国际化是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
王侠解释,专业化分工是人类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大进步,而国际化不仅成就了供给侧的专业化分工,也成就了消费端的全球化共享。汽车作为产品结构最复杂、产业链最长、产业要素最丰富的终端消费品,其发展注定离不开国际化,汽车产业100多年辉煌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汽车产业也将继续证明。
中国对外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今年起,中国彻底取消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中国汽车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全面开放,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
第二,中国车企的崛起成为产业进步的推动力,也将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王侠继而介绍,在燃油时代的尾声,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占比超过1/3。而在以电动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汽车时代,中国更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占比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车企从学习者、跟随者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在某些核心环节甚至成为了集成者和引领者。
在燃油时代,由有限的跨国汽车巨头主导的汽车产业格局是相对稳定的,竞争也是比较温和的。但在电动智能时代,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国车企正在加快新技术迭代的速度,必将使产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达到70%,庞大的市场潜力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的新机会。
第三,中国更高质量的开放期待更高质量的合作,原来的交换思维要转变成共创思维。
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以合资、市场换技术为主要特征。如今,中国实现了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并且从最大的汽车市场变成了最大的新技术革命试验场和动力源,这就要求我们从简单的互通有无、利益交换升级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创,开启更高质量合作的新阶段。
王侠认为,合作领域要从以制造为主向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合作转变, 合作重点要从产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让全产业链更加贴近市场端和制造端,合作方式也要更加灵活多元。跨国车企的中国战略也要从“在中国,服务中国”向“立足中国、服务全球”转变。
第四,产业合作的“中国机会”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迎来喜人局面,2021年出口量同比翻倍,突破200万辆,今年1-9月已经超过210万辆,同比增长55.5%。截至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且根据趋势预测,明年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
中国汽车出口的规模提升、地区扩大和合作力度的加深,必将给全球车企带来更多国际化合作的机会,王侠总结。
王侠:未来1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和引领的关键窗口期
易车讯 1月8日,2021(第三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发表论坛致辞,表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30万辆,累计销量达500万辆,连续6年产销全球第一。
王侠指出,未来1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转强、实现赶超和引领的关键窗口期,而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最重要的抓手。
以下是致辞全文:
今天,2021(第三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盛大开幕了,从此也开启了新一年汽车营销的大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汽车贸促会和汽车商会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向对给予本届车展大力支持的海南省、海口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的新能源暨智能网联车展以“绿动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展示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引领的全新生活方式。总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展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车辆近300台,其中新能源车162台,参展企业基本涵盖国内外知名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商。展会同期还将举办近二十场峰会、沙龙、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及颁奖活动。本届车展还首次在展馆内设置动态体验区,给观众提供更加到位的观展体验。
刚刚过去的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也感受到了平安与秩序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有效防控了疫情,而且有效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无论对全球汽车还是中国汽车产业来讲,2020-2021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节点。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2500万辆,略低于上年,远远好于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30万辆,累计销量达500万辆,连续6年产销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亿辆左右,有望超过美国首次成为第一保有大国;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能源和智能车企的市值集体超越传统汽车巨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值甚至超越了股市巨无霸中石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描绘了我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最为大家所关注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也将告别发展的初级阶段,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新能源汽车将彻底从政策市转向市场市,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转向与燃油车的竞争。2021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的重启和特斯拉的大幅降价,将倒逼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规模优势带来的价格大幅下探将极大激发人们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比例已提升至70%,而私人消费的价格敏感度会更高,迫使我们的新能源车必须全面与燃油车对标。
其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将从国内竞争转向全球竞争。近一年来,许多国家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甚至比中国的政策更激进,不少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战略也开始落地和产品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和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如期完成,掀开了中国国际化战略的新篇章。在汽车领域,中方承诺将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中国企业将在未来与更多的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第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将从产品和价格竞争转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综合竞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要素的加入,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边界,延申了汽车的功能,促使车企由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变。接下来的竞争,将体现在对新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对核心技术的集成能力、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等方面,将从拼增量拓展到拼增加值,从生产红利拓展到技术红利和创新红利,从满足基本出行需求拓展到满足高端体验需求。
第四,中国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要从产品功能性的引领和市场的引领逐渐上升到技术路线的引领、底层架构的引领和标准的引领。风口的资本也要下沉到技术层面,全力助推核心技术的突破。现在,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20%,铺新摊子、推新概念已经没有机会了。活下来的新势力,也没有一家是单靠营销和概念,而是最终靠技术、产品和服务取胜。
我认为,未来1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转强、实现赶超和引领的关键窗口期,而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最重要的抓手。我们一定要锐意进取,创新求变,以国际化的视野、包容共赢的胸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住百年未有之历史机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讲好我们的汽车故事。
最后,预祝本届车展和今天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