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句子「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有一句话那么短」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有学者曾得出统计结论:“70%的连续杀人犯,都有虐待动物的前科。”

近些年,我们身边发生了多起虐猫虐狗事件,有大学生,有孩子,有外卖骑手,有教授......

虽然大多数人对此保持愤怒,但总有人出来当菩萨。

【他只是个孩子】【外卖员也不容易】【动物的命和人命能一样吗】

我愤怒于人性的卑鄙,也悲哀于群众的冷漠,今天,我想用真实案例告诉各位。

“虐待动物的人,长此以往真的会杀人。”

一开始是美国一个大学研究杀人犯,虐待狂,都有什么前兆。

然后根据研究表明百分之70以上杀人犯都曾经有过虐待动物的前科。而且是从小到大,一开始是杀个老鼠,后来变成杀鸡,杀猪,牛羊等大型动物,而且有虐待动物的倾向。如慢慢割掉东西身上的肉。

可以说这样的残忍程度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虐待动物的程度也是逐渐增加的。很多杀人犯都是有虐待猫狗等前科。

当虐待动物无法满足心理的快感,那些虐待狂,就会选择挑战更有挑战力的生物。如:

人类

一段虐猫视频引出的大案

2010年,一名不敢露出样子的隐面男子在海外社交媒体“脸书”上发布了一小段他玩弄虐待并最终杀死可爱小猫咪的视频,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网友的公愤。

视频中,一个青年将两只刚满月的小奶猫放进透明袋并封好口。

然后用机器将袋子抽成真空。

听着机器运作的声音,很多网友恨不得钻进屏幕,把那个混蛋碎尸万段!

也因为这条视频,网友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寻找虐猫者的群组,要伸张正义。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开始动用自己一切的资源,开始寻找这个虐猫人。

其中一个叫 John Green 的网友,发现这个虐猫者的账号只给一个电影《猫鼠游戏》的预告点了赞。他知道,这是虐猫者给网友们的挑战!

仿佛再说:有本事的话,来抓我呀!

大家通过对视频中家具的摆放,分析床单的款式,以及吸尘器款式等这些蛛丝马迹,发现虐猫者似乎生活在北美洲。但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

第三段火烧小猫的视频,则把网友的怒火推到了顶峰。

尽管发布账号不同,通过房间场景及背景,所有人都断定:

就是他!

通过他主页关联的朋友的信息,网友们意外找到一个非洲小镇的青年小伙。

网友积压多时的怒火,喷向这个青年。

后来,这个人真的自杀了。

但是他并没有虐待动物,也没有参与整件事情。

没有来源的诋毁,谩骂如洪流般吞噬了本身就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他。

他只是游戏的一环,是凶手的一颗棋子,是无辜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马甲账号突然爆出线索「你们要找的人叫 卢卡·罗科·马尼奥塔」。

很显然,这是“隐面男”在主动暴露身份了。

网友翻他的脸书后发现,宝马香车,泳池豪宅,卢卡俨然是个出入上层社会的当红明星。

他为啥要虐猫?他缺关注吗?

当然缺。

之后有网友发现,所谓的富家公子,美女香车的生活照,全是卢卡自己P的。

自2007年起,他的人气就开始下滑,而这一切竟都是为了满足他可怜的虚荣心!

虐猫是为了博眼球,为了获得某种扭曲变态的快感。

虐猫者最终尝试了杀人

然而变态之所以被称为变态,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做些什么。

长时间的虐待动物越来越不能满足他的内心,卢卡在想什么才能更加轰动呢?

杀人怎么样?

几天后,太阳报报社收到了一封卢卡发来的邮件,大意如下:

你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来找我,但一直都找不到我,抓不住我,我将是永远的胜利者。

我会继续拍那些视频,但下一次,我拍的将不再是猫,而是人。

(落款)卢卡·马尼奥塔

2012年5月26日,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则视频,其片长长达10分钟,标题叫作“一个疯子,一把冰锥”。

在这个视频里,一名男子双眼被蒙,被牢牢地绑在床上,一动不动,床边则有个黑衣男子在缓缓地触摸他,动作与卢卡视频中他杀死猫之前对猫所做的动作一模一样。

过了一会,黑衣男子似乎厌倦了这一切,然后突然拿出一把冰锥,猛地向蒙眼男子刺了下去,一锥,一锥,一锥地凿在他身上……......

蒙眼男子死后,他把残骸装进行李箱,多余地扔进垃圾箱,整个作案过程,都被他拍进视频,传到网上。

为了把事情做大,博取更多的关注,他发布了自己在浴室把玩头颅的视频。

甚至把残骸的头颅、四肢,亲自配送到当地ZF的办公室。

卢卡在案发现场自己的衣柜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卢卡终于火了,在全世界人民的怒火中,他被判处终身监禁,25年内不得保释。

喜欢电影的人或许能看出来,整个杀人过程,包括场景布置,卢卡在模仿电影《本能》中的“冰锥杀人案”。

从模仿《猫鼠游戏》的躲避追踪,玩弄网友,逼得无辜者替自己背锅自杀,到冰锥杀人。人肉搜索队一直在寻找他。

小队不断锁定着他的具体位置,但每次敲门时,房东都说:卢卡刚刚搬走。

也曾经求助于警察,但警察一开始并没有在意。

直到卢卡从虐猫者变成杀人犯,警察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我们质疑人性丑陋究竟有没有底线时,类似《别惹猫咪》的真实记录片总会不断刺痛我们的心。

多年后,没人再记得惨死的中国留学生林俊,卢卡仍在吃牢饭,也逐渐被人遗忘。

现实生活中的懦夫们,再见不到真面目的网络世界里,肆意展露丑恶的嘴脸,以极其残忍的手法虐待动物,拍摄视频,试图寻找能与恶魔共情的恶魔。拍虐猫视频,牟取暴利。

纵容恶魔长大,谁都会是下一个卢卡!

而谁又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与恶的距离句子「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有一句话那么短」

我们与“恶”的距离

听了《恶的产生》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平民如何变成屠夫》这一本书的这一段节选——

A:我只是有一张本辖区内的犹太人名单。我没有把犹太人抓起来,我只是应上级要求把名单交了出去。

B:我接到命令到清单上的地址去逮捕这些人,并把他们带到火车站。我做的不过是这些。

C:我的工作是打开火车的车门——就这么多。

D:我的工作是引导囚犯上火车。

E:我的工作是关上车门,火车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都不关我的事。

F:我的工作只是开火车罢了。

……

Z:我的工作只是打开淋浴器,放出里面的毒气。

先不把这些话跟校园欺凌联合在一起,单从我们的情绪这一点来看——现在的成年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朋友的、家人的、同事的、领导的……可能我们的情绪爆发,也真的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情,但也不是。所以,如果我们要去梳理、理清自己的情绪,就不能单看眼前的事,而是要去找到它的根源,去找一找自己最近的状态。

再来看校园欺凌,就像绘本中提到的一样,可能一个孩子受到欺凌,另外的孩子都觉得不是我的错,我只做了……。可能就是由于这些人你一点我一点的伤害对一个孩子造成了难以恢复的伤痛。

学了这节课,我知道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恶的成分,它也就像我们的内在小孩一样,我们面对恶的态度,不用惶恐和排斥,也是可以在时间中将它转化,治愈到我们自己的。课程中有一个问题问:承认你也有恶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我是迷惑的。我在想,我的恶是什么呢?我识别不了我心中的恶。当看着其他学员在承认自己心中有刺,曾经想当刺头、羡慕敢当刺头的人的时候,我在想我从小的生活就是规规矩矩,没有犯大错,也不敢犯大错。我不了解那种敢于“反抗”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所以我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一种向往。同时我也很开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拥有同理心,能够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或者感受,也能够给到别人回应。但是会让我反思,我给别人的回应够不够恰当、够不够及时,这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让我慢慢审视自己内心中的恶。我忽然想起一个事情,我曾经想过,假如有一天我下班之后在校门口看到一些小混混拿着棍棒在角落里抢劫学生。力量对比上我是打不过他们的,而且当时周围又没有人,我要不要去制止?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情景,我在想,可能我的道德驱使我应该要去制止,但我内心也是充满着害怕的,我也想要保证我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也想要逃。我现在在这算不算就是我心中的恶?
关于欺凌的形式当中有一个就是起外号。这一点我在反思我自己,因为我就给学生起过外号,而且不止一位同学。就有时候说到一个特别搞笑的地方,某种情景下,会给他叫一个小绰号,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开玩笑,一种喜欢他,想跟他玩的表现。昨天听课之后我在想,对我来说是玩笑,对孩子来说呢?孩子看起来可能也在笑嘻嘻,他没有生气的样子。可是要考虑到,当下那个环境,他能够去表达自己吗?他能够说不吗?他能够拒绝吗?所以我很懊悔,我就怕自己在无意当中做了伤害学生的事。我本意是想通过某些形式减轻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但或许反而成了一种伤害别人的形式。因为我是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玩笑的,但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这些玩笑,他可能会理解成是老师不喜欢他,在嘲笑他,在讽刺他。我真的怕自己无意间还做了其他错事。

面对校园欺凌,面对恶的态度,我觉得很难。我在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我的身边,我能做些什么?好像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我不能解决好——我不能一下安抚好被欺凌的同学,我也不能够找到欺凌的同学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而且我要怎么样来教育其他同学?要怎么样去把防止校园欺凌这一件事情扩大影响?除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也跟我个人的魄力和能力有关系。我只能告诉自己,慢慢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困惑的时候,我又把这样一句话读了好几遍——“所以说,在‘尽管这样’的时候,爱就登场。”面对恶,我们需要去严厉的制止,需要合理的转化,但不是说跟孩子断绝关系,而是要用爱来代替我们之间的连接。所以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到爱、接收到爱并传递爱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言语去传递一种正向的东西。对我而言,转化恶和处理身边的校园欺凌这样的事件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一个人可能暂时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我仍想先教育好自己班上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做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我们与恶的距离句子「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有一句话那么短」

我们与恶的距离

无论从电视的新闻媒体还是手机的客户端,每天我们都接触大量的新闻,有人关注时政,有人关注娱乐,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你希望看到怎样的新闻对你来讲是有吸引力的呢?如果有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报复性社会行为伤了很多人,你又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你会怎么看伤人者以及他的家人?
李大芝的原名叫李晓文,他的哥哥李晓明,就是这样一个无差别案件的杀人犯。所有的媒体都在跟踪报道案件的恶劣性影响以及对他家人的追踪,即使他的爸爸妈妈卖了自己的店去赔偿这些受害人也无济于事。时隔两年,李晓明虽然被判死刑还没有被执行,他拒绝跟家人见面,他当然知道所犯下的罪行会对家人有怎样不良的影响,他希望被遗忘,而他的家人却没有因为他拒绝相见而不被影响。爸爸整天喝酒,而妈妈由于每天怕人认出来戴着口罩脸上磨出了伤痕。妈妈把妹妹户口改了名字,推出家门说:你再也不要回来了,一件错事死三个人就够了!不能让你也跟着一起牺牲。如果有人问,你就说你爸爸妈妈都已经车祸死了。
当大芝鼓起勇气走向社会的时候,发现她在新闻台的上司就是这个事件的受害者。宋乔安的儿子在两年前的杀人案中遇难,而且遭受这样的不幸之后,她也性情大变,跟女儿和丈夫的关系非常的紧张。从热情积极、非常希望新闻能改变世界的积极推动者而成了被家人同事喻为冰箱、榴莲族,只能靠酒精入睡。
一个杀人犯被判了死刑,这个事情就结束了吗?从此世界上不存在这个人,以惩戒了那些想犯罪的人,就可以了吗?就在李晓明被执行死刑不久,有一个模仿犯出现:一个青少年在街上砍人,一边看一边还喊:“李晓明万岁!”新闻媒体都在报道他的罪行而忽略了他的爸爸一直都不在身边,而他有精神疾病、在学校里一直被同学们霸凌而没有表达的机会这些事实。当新闻媒体采访现场、采访受害人的时候,青少年的妈妈质问媒体:你们有谁问过当事人吗?!他在学校被霸凌的事没有人提过一句。妈妈质问媒体当中有一句:“媒体应该向我们道歉”,却在播出时被几家媒体不约而同的剪掉了。

记得在《见字如面》节目当中,讲个阿q的时候梁文道讲过在小时候去看罪犯游街的事。他说:原本的意图是想有一个惩戒的示范,可是怎么看都别扭,那个时候不懂什么叫人权,可是在心里面总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李晓明和宋乔安的故事出现在《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电视剧当中,一个事件引发了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也有很多的思考。法维律师王赦说:出现了这样的事件,我知道李晓明一定是有罪的,而且是死罪。但是他死了并不是事件的终结,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而宋乔安的丈夫也是新闻人,作为受害者家属,他是不能承受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也在支持王赦所说: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善后和预防。他站在王赦的身后一起去支持这个调查的过程。
有些人以为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看到的发生的事实说清楚就可以了,但是有很多发生在内心的为我们所不知的隐情却是更重要的。而他们所探寻的真相是我们更基础的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养当中需要的关爱。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无论加害人、被害人,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每一个人都活得那么真实,有那么多无奈,那么善良、有爱。李晓明的妈妈说:没有一个爸爸妈妈想千辛万苦20年抚养出一个杀人犯。而另外一个杀了两个孩子的精神病患在律师去看他的时候,听到律师见了他父母,他问了一句话:我爸爸说我什么了吗?当律师和精神科的医生都说他有精神分裂,他大叫:我没有,还是处死我吧!在被判死缓之后再想方设法让自己吃塑料袋噎死了。他一心求死。他是多么渴望父母对他的认可,尤其是家暴的爸爸,一次次失望后,他宁可不活着,这是多么没有价值感多么不配得的一种表现。而王赦深深地理解他的内心:他杀了那两个孩子,在他内心更想杀死的是小时的自己。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个精神病患带给我的恐惧感,可是到他那一句“爸爸说我什么了”又让我潸然泪下。

电视剧中是理想的结局,引用了圣经当中的话:如果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认为自己没有罪,你们就可以用石头砸死他。网络的舆论也在说:过了这么久,就原谅小明的爸爸妈妈吧。而小明的爸爸妈妈,也经由社会支持机构,跟受害者家属形成和谈,一起进行创伤疗愈。

生活中有更多的人无法面对创伤,更别说走出创伤。而创伤带来的伤痛一点点侵蚀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快乐、幸福感、价值感……直到千疮百孔,无法辨识。

我常常觉得如果我们再坏一点,或许就不会这么痛苦。可是我更加相信的是:人性本善,内心柔软的部分会带着我们想要去爱,想要去见到幸福和快乐。也许正是由于这样本性的引领,生活无论经历多少挫折、艰难困苦,我们也犯错,有罪过,同时也会心向阳光,心向美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anjia.com/artdetail-6303.html
 推荐视频

完美世界

锦鲤 刘晴 赵双 吴楚越 阎么么 宣晓鸣

幻术大师:盒中的杰克[电影解说]

艾伦·戴维斯 卡罗琳·昆汀 约翰·布鲁塞尔

假面迷情

完颜洛绒 孙嘉琪 俞逸夫 范薇 张冠森 刘帅 杜程一诺 朱籽安

你的爱

金里辕   朴熙荣   金瑞妍   朴多娇   金美朗

我的名字叫可汗[电影解说]

沙鲁克·汗 卡卓儿 肖恩·哈珀 Christopher B. Duncan Carl Marino Steffany Huckaby Jennifer Echols Harmony Blossom

哭泣的男人[电影解说]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德怀特·尤科姆 丹尼尔V·格拉劳 安珀·林恩·阿什利 布雷特尼·拉特利奇 亚历山德拉·鲁迪 萨罗·索利斯 霍拉西欧·加西亚·罗哈斯 伊万·埃尔南德斯 费兰达·乌雷霍拉 Lincoln A. Castellanos Eduardo Minett Juan Mendoza Solis 娜塔莉娅·特拉文 马尔科·罗德里格斯 保罗·阿拉约 吉安尼·卡尔切蒂

高卢英雄:首领争夺战

Nick Mercer 阿兰·夏巴 吉尔·勒卢什 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罗兰·拉斐特 蒂埃里·莱尔米特 格莱高利·嘉德波瓦 让娜·巴利巴尔 热拉尔丁·纳卡什 亚历山德拉·阿斯提耶尔 让-帕斯卡尔·扎迪 弗雷德·特斯托 杰罗姆·芒德尔 格雷瓜尔·鲁迪格 大卫·马赛

湖畔的陌生人[电影解说]

皮埃尔·德隆尚 克里斯多夫·帕欧 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 杰罗姆·察帕特 马蒂厄·佛菲马 吉尔伯特·特拉尼亚

舞者2016

谢尔盖·波卢宁 大卫·拉切贝尔 杰德·黑尔-克里斯多菲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