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

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编:先知书店

1977年高考,一个国家命运的拐点,千百万个人生的转折。

如今,又迎来了第46年的高考。值此之际,分享从1977~2021年的45年高考的照片,通过影像回顾那些年的青葱岁月。

▌1977

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一天,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和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

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选》第五卷的纸张。

最终,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1978

这一年的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一考试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下图中是一张珍贵的1978年高考成绩通知单,408分的总成绩在当时堪称学霸。

▌1979

这一年,饱经磨难的共和国迎来30岁生日,“而立”之年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抖擞精神。

这一年开始,高考的日期定于7月7-9日举行,除了1983年外,一直实施到2002年。

▌1980

这张旧照摄于当年开考前的考场,两名女生正在交谈。

她们的笑容给沉闷的考场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

面对着未知的考试与前程,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轻松起来呢?

▌1981

这是1981年,天安门广场,华灯下,复习高考内容的青年。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越发坚定地扎根在年轻人心中。

▌1982

这一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志气高昂的他,在志愿表上填了北京大学,不过遗憾的是他当时的数学只考了1分。

次年高考,他的数学也只考了19分,不甘心的马云选择了“第三战”。

这第三次高考,他的数学终于考到了79分。但遗憾的是,他的总分与本科线还是差5分。

不知道是不是黄天不负苦心人,由于同专业招生人数未满,马云最终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剂进入外语专业。

▌1983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第一次出现了一幅漫画。

这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描绘了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次,都在快接近水面的时候放弃。

这道题的出现,让当时习惯了根据一段材料或一个命题开始写作的考生们措手不及。

曾担任过高考阅卷的北京语文特级教师薛川东回忆,当时不少考生没有真正看懂这幅漫画。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让阅卷的老师们看得哭笑不得。

▌1984

10月27日,报名参加上海市总工会举办的高考复习培训班的年轻人,将报名大厅围得水泄不通。

▌1985

这一年,高考向着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方向发展。

也是在这一年,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下图是1985年高考前夕,北京171中学的王琳和一位男生隔着几张课桌低头看书,他们在谈恋爱,后来考入同一所大学,结婚、离婚。

照片记录了一对恋人青涩的求学时光。

▌1986

“黄冈中学”,是一个提起“高考“就不得不提的“神话”。这一“神话”,在1986年,几乎达到巅峰。

当年,黄冈中学高考升学309人,升学率达91.4%,600分以上高分者达30人,占全省1/9,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

打着“黄冈”旗号的试卷、辅导书,以“偏、难、怪”著称,恐怕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噩梦。

▌1987

这张老照片,记录了高考结束的考生们,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的场景。

即使是30年前,这场面看上去和今天也并无太大差别。

▌1988

这一年,江苏高考第一次发现了抄袭作文。

根据高考语文命题专家高朝俊曾在其书《高考作文那些事》中的描述,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习惯”为题,在选择“样卷”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一篇记叙类的文章写得太好,判为一类卷上等。

在把“样卷”发到阅卷教师手里以后,就有教师来反映,这是一篇抄袭之作。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把“疑似抄袭”的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百度”一下,把搜索到的有关文章对比一下,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阅卷组只得在请那位老师回忆了原文出处后,派了几位教师,把近5年的《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都搬了出来,一份份地找过去。

终于,在1984年5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找到原文。于是那篇文章被判为“抄袭”,得了很低的分。

在高考恢复10年后,整个社会学习的热情越发高涨,下图是大年初一的上海,求知的年轻人令图书馆的自习室座无虚席。

▌1989

这一年,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至此,高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标准化考试促使全国的基础教育都不得不跟着应试方向走。

标准化考试派生了标准化答案,后来就用上了阅卷机器。像下图这样70年代的高考阅卷现场,慢慢地就看不到了。

▌1990

当年10月,国家教委启动“三南改革”,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

而这一重大政策的宣布,离次年高考只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一纸文件而改变。

直到今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仍在不断变化。“上榜”这件事,对每位考生都充满了变数。

▌1991

在高考前不到三个月,国家教委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会考原本只是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后来,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地方依照会考成绩将一些学生提前驱除“出局”,不被允许参加即将到来的全国统一高考。

▌1992

这一年,刘强东考取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

据《年轻就是要:活出你自己》一书中描述,刘强东的小时候的梦想是从政,做县长,造福一方。

当时,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他早已经在填报志愿时,放弃了清华物理系,填写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那时候的他想当然地认为:进了人大就能做官,而社会学又是统管一切“小学科”的“大学科”。

可惜的是,在入学当晚,刘强东的美梦就破碎了。因为同系的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

在今天,高考专业与就业不对口的情况,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1993

这一年,国家教委大手一挥,开始在各省市中铺开“3 2”高考科目设置,即文史类考语、数、外三科加政治、历史二科,理科考语、数、外三科加物理、化学二科。这种科目设置一直沿用到2000年。

下图是一张1993年的高考政治试卷,这样的卷面设计,让人分外熟悉。

▌1994

这一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

以前国家发生活费相当于“国家干部”的大学生身份,从此要自己掏钱读书。

下图是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1994年全国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金榜题名给这个农村家庭带来了无上的荣耀。

▌1995

即将进入考场的考生正在考场外进行着最后的温习。

▌1996

漫画作文题再一次出现已是1996年。

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这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被评价为讽刺现实,直面社会阴暗面。

也由此引发了教育界与医务界的一点不愉快。

▌1997

7月28日,西安。发榜了,许多高考生落榜。

国家办的大学有限,社会办学的大学便应运而生。

下图是招生咨询会上,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

▌1998

这年高考结束后,一位考生在清理自己的学习资料。

厚厚的资料摞起来,超过了小伙子170厘米的身高。

▌1999

世纪之交的1999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幸亏我妈没早生我一年!”,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太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一年,高校招生比例猛增至47.4%,而直到6月时,许多考生尚不知会有此意外之喜。

扩招,给了很多人圆梦大学的机会。这一年的高校扩招引发了“大学新生潮”。下图为武汉大学“迎新”场景。

▌2000

这一年,电脑和互联网还是稀罕物,位于北京东大桥的百脑汇电脑城,一大早就有许多考生和家长来到这里,排队等待免费上网查分。

据工作人员说,一个上午就来了近百人,查完了分数,每个人的表情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2001

这一年,高考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

这给无数大龄考生以惊喜和机会。

以炒股为生的黄顺锋做梦也没有想到今生还有机会参加高考。他同众多大龄考生一样,成为高考新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2002

7月7日,上海市92800多名考生冒雨走进全市3800多个考场参加高考。

而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面向大海”,因取材范围过大,颇让部分考生感到无所适从,纷纷表示心里没底。

下图是一位女生刚出考场,便向母亲诉苦。

▌2003

这一年,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

高考终于告别酷暑。

678的谐音是“录取吧”,在残酷竞争的考试中,这也许正是考生需要的一点心理安慰吧。

这一年,全国爆发了大面积的非典疫情,想要进考场,还必须先过“体温测试”这一关。

▌2004

6月7日,63岁的“爷爷考生”邹伟敏在浙江嘉兴海宁一中考点参加考试。

像这样的大龄考生,如今并不罕见。

大学是一个美丽的梦,而这个梦,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2005

这一年,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梦断清华”,引发了全社会对“高考移民”及“高考公平”的大讨论。

当年,李洋先是被告知高考分数海南理科第一名,海天学校还挂出醒目的条幅,祝贺李洋取得好成绩。

眼看就要实现上清华大学的梦想,但因为有人举报,他在海南就读未满两年,不符合海南省报考本科第一批院校的要求,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李洋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

▌2006

6月7日,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老师,在开考前,送给每位考生一个贴有“心会跟爱一起考”的苹果,预祝考生“平稳考出丰硕成果”。

一个苹果,代表祝福,也隐隐投射出教师群体在面对高考时的焦虑。

▌2007

高考,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毕竟,谁家还没有个要高考的孩子呢?

2007年某公交公司出动公交车免费接送考生,并且在考场外设置了车厢服务站,让家长不必在酷热里等待,可以上车免费饮水和休息。

▌2008

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

在德阳人民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2009

高考结束,广东省四位“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霸气巡街。

高考催生出一种“状元经济”——状元笔记、状元错题、状元食谱 ……只要跟“状元”沾上点边,都会卖的还不错。

▌2010

高考结束,也许是多年未曾见过的笑容绽放在考生和家长的脸上。

鲜花、拥抱,毫不吝惜。

高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亚于一场战争,考试结束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2011

高考这天,工地停工了,汽车不鸣笛了,就连大妈们都不跳广场舞了,整个社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考生释放善意。

一位考生在的哥、交巡警等人的爱心接力帮助下抵达考场后,不禁感动地哭了出来。

▌2012

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紧挨着南京市九中高考考点的道路上,考生家长排成一排,堵住马路,指挥过往的自行车、电动车绕道而行,以免噪音影响考生的考试。

高考,从来就不是只考学生的。

▌2013

每年临近高考,家长为了考生,做尽各式祈福,试图为高考之战的胜利增加一块砝码。

2013年5月13日,江苏省南通市,当日是民间传说的文殊菩萨生日,考生家长前往当地剑山风景区——文殊菩萨庙烧香祈福,求菩萨保佑子女考出好成绩。

▌2014

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2015

2015年6月5日早上8点8分,一年一度的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送考开始。

42辆送考大巴载着数千名高三考生,从这个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学校驶出。

送考车的车头车尾都坐着穿红衣服的学生,有学生打开车窗,喊着毛中必胜,毛坦厂当地万余名群众和家长自发来到车队两侧为考生送考,家长们手持红色旗帜为高三考生呐喊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2016

高考是许多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为了维护高考公平性,反作弊工作也在不断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将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法之中,使得2016年高考被社会评论为:“史上最严高考”。

▌2017

高考从来就不只是参考学生的事,参考家长们有时候比学生更加紧张,也更加在乎孩子的高考成绩。

下图为2017年时,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考点。校门内外的学生看起来有的还又说有笑,拍照留念。校门家长们则显得更加拥挤,紧张不安。

▌2018

每年高考,各地总会有一些小插曲,有的忘记死啊准考证,有的遭遇暴雨天气等等。

下图为2018年肇庆端中考点,当时赶上了台风天气,学校为了考生中午用餐不因天气发生意外耽误考试,组织人员给学生送盒饭,学生们就在考点就餐,以便下午顺利参加考试。

▌2019

2019年6月7日,在江西省玉山县玉山一中考点外,通过重重险阻涉水而来的考生和家长心事忡忡。

持续了近二十个小时的强降雨让位于信江源头的玉山城处处水患,也让参加高考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心头蒙上了阴影。

考点被淹,但是学校前一晚连夜做了准备工作,考生和家长们到达时,从校门口到考点楼已经搭起了一座由课桌组成的桥,这座桥被称为“成功之桥”。

▌2020

2020年,恐怕是除了是近20年来最令人难忘的一年。

开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在2020年席卷全世界,中国更是多出封城,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2020年的高考因为疫情推迟了一个月。下图是武汉一处考场外,家长们迎接走出考场的学生们。

▌2021

2021年仿佛不存在一样,各方面都像是2020年的延续——高考也是如此。

疫情继续,口罩继续,幸运的是人民是生活也还能继续,高考继续。

下图是2021年6月7日,在广州第七中学高考考点,考生结束首场考试走出考场。可以看到几乎与2020年一样的场景......

车轮不会停下,故事未完待续......

45年漫漫高考路忠实记录了家国面貌、时代变迁,你我都曾是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

这条路,浸透了几代人的泪水、欢笑,写满青春,写就命运。这一切都始于那一年:1977年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

那一年之后,通过一次次高考,选拔出千百万优秀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骨干。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起飞,穷源溯流,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从那一年开始,一定全新的时代拉开帷幕。回首望去,显而易见,邓小平是开启那个时代的第一功臣。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那整个时代和后来的80年代就是一个国家的春天,那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代。

▲1979年,几位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登黄山时偶遇邓小平

中国记忆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你的哪些回忆?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我的高中上课的回忆,勾起了我高中和朋友玩的回忆,勾起了我和老师们的回忆。

首先,这勾起了我高中上课的一个回忆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很多回忆,首先是我高中上课的回忆。对于高中,其实最多的回忆也在这里,每天上课的时间是最多的,学习的时间是最多的,我们也是在这些看似沉静的时间里慢慢地前进,因此,看到这些照片,我就想起了坐在教室上课的回忆。

其次,这勾起了我和朋友玩的一个回忆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和高中朋友一起玩的回忆,高中时期的友谊其实也是还挺单纯的,没有掺杂太多的利益关系,这也就使得这个时期的友谊其实也是很真挚的,人与人之间都是交流和期间流露出来的感情都是最为真实,最为可爱的,因此,看到这些视频,我想起了许多和朋友们的回忆。

最后,这勾起了我和老师们的回忆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和老师们的回忆,老师和我们,其实不仅是师生的关系,还是朋友的关系,有他们的教诲,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曲折,而这也就使得高中是我和老师们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看到这些照片,我也想到我可爱的老师们了。

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也许这些回忆不仅在今年有,在往后的每一年都会有,因为对于高中的这一段回忆我是深深地印在心里,现在已经回不过去高中生活,只能叫处于高中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

中国记忆45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5年

1977年高考老照片,一代人的记忆,有你吗?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上图是南京江宁县中学的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高考的老照片。

上图为1977年高考考生进入考场的情形,热闹非凡。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这群小到十几岁,大到四五十岁的群体,为了改变命运,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考场。

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准考证

1977年的高考考场,一位女考生正在认真审题

1977年的高考考场,一位男考生正在认真思索

1977年的高考考场,一位帅小伙在考场是奋笔疾书

1977年的高考,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图为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的李辉先生,如今他已经是知名作家。

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anjia.com/artdetail-6508.html
 推荐视频

将死之人2017

Julie Cayeux Sam Chemoul Zoé Garcia Pascal Le Corre Lilas Richard Olivier Ruidavet

我是大卫[电影解说]

本·蒂伯 吉姆·卡维泽 琼·普莱怀特

北海[电影解说]

克里斯汀·库亚斯·托普 Henrik Bjelland 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 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 比约恩·弗洛伯格 安尼克·冯·德·利佩 Christoffer Staib Ane Skumsvoll 坚吉兹·阿尔 Nils Elias Olsen Daniel Frikstad Halfdan Hallseth Renate Hellerud Karina Knight Hibba Najeeb 威达·桑登

禽兽2018

小凯文·哈里森 约翰·大卫·华盛顿 詹妮弗·艾莉 亚历桑德罗·埃尔南德斯 杰弗里·怀特 贾雷尔·杰罗姆 米奇·麦迪森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詹妮弗·哈德森 保罗·本-维克托 拉维·西蒙尼 约翰尼·科瓦内 道林·米西克 Adriana DeGirolami 威利·C·卡彭特 纳西尔·琼斯 Rakim Mayers Rege Lewis Kelvin Hale Jeremy Dash June Ballinger 乔尔·范·刘

夜班2019[电影解说]

Yam Concepcion 杰弗里·奎松 索利曼·克鲁兹 鲁比·鲁伊斯 梅赛德丝·卡布莱 伊拉曼·安德拉万 迈克尔·德·梅萨 Caleb Santos

达荷美女战士[电影解说]

维奥拉·戴维斯 图索·姆贝杜 拉什纳·林奇 希拉·阿蒂姆 约翰·博耶加 赫洛·费因斯-提芬 吉米·奥杜科亚 玛萨利·班度萨 杰米·劳森 艾德丽安·沃伦 奇奥玛·乌梅拉 西亚姆坦达·马卡坎 谢娜·韦斯特 安格丽克·基乔 丹尼尔·哈德比 佐齐比妮·通齐 邦戈·姆布图马 乔丹·博尔格

阴兽[电影解说]

伯努瓦·马吉梅尔 Lika Minamoto 菅田俊 Maurice Bénichou 石桥凌

第十一个妈妈[电影解说]

金惠秀Hye-su Kim 柳承龙 黄政民 金英灿 卢敏宇

夺命枪火2014[电影解说]

热拉尔·朗万 乔伊·斯塔尔 阿丽斯·塔格里奥妮 伊马诺尔·佩尔塞 西蒙·阿布卡瑞安 安托万·巴斯勒 乔·普雷斯蒂亚 塞勒姆·卡利 米歇尔·费拉奇 亚历山大·布拉瑟尔 菲利普·纳翁 安东·雅科夫列夫 阿马尔·维克德 马莱克·乌杰尔 雷杜昂·贝哈什

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解说]

汤唯 吴秀波 海清 宋美曼 宋美慧 金燕玲 买红妹 布拉德·哈德 李绮虹

恐怖玩偶[电影解说]

N. Munkhsoyol Sarantsetseg Myagmar Munguntulga Ulziibayar

怪奇!死人少女[电影解说]

前田绫花 坂口香津美 森下能幸 唐沢もえ 丹古母鬼马二 江藤漢斉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