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湘剧演员左大玢有幸为主席表演节目,并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主席的夸赞。
然而主席一开口竟然叫错了她的名字,将“玢(bin)”念成了“芬(fen)”。
左大玢听到连忙开口纠正。没想到主席却是“有意”这样念的,“念成‘fen’也没错,不信你回家问问你爸爸。”
那么‘玢’字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是主席口误还是另有考虑呢?
为主席表演节目1956年,毛主席说想念家乡的的湘剧。为此,田汉特意从湖南的戏剧学院呆了一批小“戏剧家”们赶到北京,为主席作一场汇报演出。
左大玢两年前来到戏剧学院学习,因为表现优秀,她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正因为这一机缘,左大玢才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并与其结下一段忘年交。
对于左大玢来说,这不仅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还将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活生生”的伟大领袖。
这个13岁的少女激动的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一直盼望着演出的日子能早点到来。
但由于时间有限,左大玢等一众小演员最终没能登上舞台,只能趴在舞台后方偷偷观看台下的毛主席。
等主席看戏离开后,左大玢才和其他小伙伴们蜂拥而上,争着要在主席做过的位置上坐一坐。
这次虽然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但毛主席的气度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对于左大玢来说,有这样一次经历她已经十分满足了。没有想过后来竟然还有机会和主席再次见面。
回去以后,左大玢勤学苦练,希望能像师兄师姐一样优秀。她心想说不定以后自己也有机会能为主席表演节目。
这样的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三年后的左大玢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戏剧演员,先后在舞台上扮演过多次主角。
这天下了台,剧团突然通知要去省机关内表演节目。虽然没有说明原因,但她们大概能该猜到,通知来的这么突然一定是有贵客到访。
这次,左大玢不仅有资格上台了,还在她的节目《生死牌》里担任主演王玉环。上台之际,左大玢忍不住往台下看去,这一看可把她下了一跳。
原来“贵客”竟然是毛主席。
左大玢又激动又紧张,一时间竟然忘记了下一句台词。如果真的卡壳了不仅会影响主席的观感,她自己也会懊恼一辈子的。
为了顺利完成表演,她只好暂且忘记台下的观众是主席,尽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好在她多年的舞台经验帮了大忙,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谢幕时她还能看见主席在笑着鼓掌。
主席念错了名字表演结束后,左大玢在台下休息。这时突然有人找到她,“你就是刚刚的女主角吧?”
“是我。”
看来人十分面生,左大玢十分疑惑,忙问来人有何事。
“刚刚你的表演主席很喜欢。等会还有一场舞会,你愿不愿意陪主席跳一支舞?”
听到这位女同志的话,左大玢感觉心脏跳得飞快,没想到自己的表演竟然得到了主席的肯定,她的脑袋懵懵的,仿佛刚刚听到主席邀请自己跳舞的事情是幻觉一般。
“同志,可以吗?”
左大玢连忙回神,但脸还是热得发烫,“可是我没跳过交谊舞,怕自己跳不好。”
原来是在担心这个,对方笑呵呵地说,“这个舞不难,你学过戏剧,肯定一会就学会了,等会你跟我来,我安排小封教你。”
左大玢不再推辞,听从来人的安排走到一块空旷之处。她口中的“小封”是主席的警卫员。安排好这些后,这位女同志便离开了。
在学跳舞时,左大玢忍不住好奇刚刚带她来的女同志是谁,怎么能替主席传话呢?
看她好奇,小封偷偷告诉她,刚刚那位女同志叫侯波,她可是主席的专职摄影师。
“这舞是不是很简单?”
小封只教了四个简单的基本舞步,左大玢跟着做了几遍,果然很快就“上道”了,于是自信的点点头。
没想到,小封竟然直接将她拉到了主席面前。这时左大玢发现,她竟然紧张地将刚刚学过的动作全忘了。
手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脚上也一步都迈不开。她手足无措的样子看得主席哈哈大笑,“娃娃,跳舞要跳起来呀,你怎么老站着不动呢?”
看到主席如此亲和,左大玢紧张的情绪消减了大半,逐渐能跟着毛主席的步伐舞动起来。
但第一次和伟大领袖跳舞,左大玢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不过令当时的她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太过紧张,即便和主席面对面,还是没有勇气抬头看。
但很快她的这个“遗憾”就荡然无存了。
1959年以后,主席常常因为工作原因到全国各地视察。湖南作为主席的家乡更是因主席的多次到来而“蓬荜生辉”。
主席每每来湖南,各部门都十分重视,不仅举办宴席为主席接风洗尘,还多次举办舞会,想要让主席劳逸结合。
当时,能作为主席舞伴的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比如刘春泉同志,就是当地著名的艺术家。
作为戏剧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左大玢也有幸多次担任主席舞伴。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左大玢在与主席相处中越来越自在,与主席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主席围绕着她的名字展开了一些列的提问。
“娃娃,你怎么姓‘左’不姓‘右’呢?”
左大玢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我随我爸爸的姓。”
“那为什么要叫大芬呢?”
“我不叫大芬。”
被念错名字,左大玢连忙抗议,“主席,你念错字了。这个字和彬彬有礼的‘彬’是一个发音。”
主席听到她笨拙的辩解哈哈大笑,“念芬也没错啊,这个‘玢’字是个多音字。不信等会你回去问问你爸爸,也可以翻翻字典。”
回家求证过后,左大玢发现主席说的果然没错。
当时叫做“小芬”的姑娘很多,主席估计是觉得“芬”更像是个女孩的名字才这么叫的。
她本来以为主席是不认识这个字才会念错的,没想到主席不仅认识,还多考虑了一些。
和主席的忘年交主席的博学多才和平易近人给左大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毛主席每次到湖南几乎都会与左大玢见上一面,从此她便和主席成为了忘年交。
主席工作之余便喜欢和这个小姑娘聊天说话,二人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对话。
比如1959年的一天,左大玢与主席一同在休息室里闲坐。突然她注意到主席茶杯里泡的茶叶形态十分奇怪。
茶叶像针一样“扎”在水里,而且每一根都是直立状态,与一般沉在杯底的茶叶大不相同。
于是左大玢不禁发问,“主席,您水杯里跑的什么茶?为什么它们都能在水中‘站起来’呀?”
小姑娘活蹦乱跳,主席看着这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像看着自己的孙女一样,十分欢喜。因此,即便是她“无聊”的问题,主席也都非常耐心地做了解答。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个茶是毛尖,所以能立在水中。”接着主席又说,“岳阳毛尖可是好茶呀。”
听主席对此茶大加赞赏,左大玢不禁十分好奇起来,顿时感觉自己也口干舌燥,于是“没轻没重”地说,“主席,我也渴了,想喝点你的茶。”
没想到主席竟真的把杯子推到了她面前,“你喝吧。”
因此左大玢十分荣幸地有了与毛主席“共饮一杯”的机会。
还有一次在舞会中场休息时,左大玢无聊地“扣手”。主席突然听到她的提问,“你的手上有几个萝呀?”
“你看看。”主席把手伸给她看。
小姑娘搬着主席的手来回翻看,忍不住惊讶道,“难怪您是伟大领袖呢,您手上有十个箩呀。”
主席忍俊不禁,反问道,“你有几个呀?”
“我只有一个。”左大玢叹了口气,“人家都说一箩穷。”
虽然不信这些,但主席还是顺着她的话说,“一箩穷?怪不得你每次见我都只穿这件衣服。”
随着年龄增长,左大玢的“无厘头”发言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主席身体的关心。
一次,她看到主席在抽烟,于是连忙将烟头从他手中抽走,并劝到,“主席还是不要抽烟了,对身体不好。”
尽管这个这个多年的“老毛病”一时半会改不了,但后来主席再与左大玢见面时竟真的不曾再抽过烟了。
这个作为见证主席“戒烟”的烟头被左大玢带回家珍藏了起来,也成为了主席和左大玢友谊的见证。
这段情谊一直维持到主席晚年。当时主席因为身体大不如从前,许多时间都卧病在床,也不适合来回奔波。左大玢十分挂念。
听闻主席想看湘剧,她便请人用录像带为他录制了一出戏托人送到北京给他看。
但时间是单向性的,这对忘年交还是没能逃过时间的“阻挠”。
1976年,主席因病去世的消息传遍全国。左大玢听闻此迅想到再也见不到和蔼的主席时,忍不住痛哭好几场。
出演“观世音菩萨”但也由于主席“想看湘剧”之举,使得左大玢后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观世音菩萨”。
那天,左大玢在影棚为主席录制湘剧,扮相恰巧是观音菩萨。她泰然自若的神态给当时在附近拍戏的杨洁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扮得活像真的观音菩萨。”杨洁导演不仅多看了几眼,还忍不住上前夸赞,并向左大玢发起邀约,“我打算拍一部电视剧,里面观音的角色一定要你来演。”
被人夸赞左大玢十分开心,但对于杨洁导演的邀约也没放在心上。这时她一心惦念的是主席的病情,只盼望自己能把《追鱼记》给唱好,了却主席想湘剧的一桩心愿。
然而听者无心,说者却是真的“有意”。六年后,西游记开拍,左大玢竟真的受到了杨洁导演试妆的邀请。
单说扮相,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连声夸赞,说杨洁导演简直太会选人了。因此,左大玢出演观音菩萨一角便被定了下来。
因为扮相太“真”,剧组忍不住将几件巧合的事情与“观音显灵”联系在了一起。
拍戏过程中有几次天公不作美,剧组正愁要不要休息,没想到左大玢穿着观音的戏服一出现,淅淅沥沥的雨便停了下来。
还有一次,左大玢在长沙一处寺庙里与媒体朋友开见面会。当天天气阴沉刮着小风,还有点想要下雨的迹象。
领人惊讶的是,左大玢刚一出场,不仅云雾散去,还有金色的阳光洒落下来,颇有种“佛光普照”之感。以至于当时有些围观群众竟忍不住向她“跪拜”。
这种影响力在《西游记》播出之后更甚。
1999年,杨洁导演再次邀请她拍摄《西游记》续集。为了能更好地诠释人物特点,左大玢时常会去寺庙里参观,学习菩萨像的手势和神态。
一次她到开福寺的时候被人认了出来。然而对方并不是问她“你是不是观音菩萨的扮演者”,而是大声说道,“观音菩萨显世了!”
这一嗓子引得进香的人都来围观,不仅对着她跪拜祈福,还纷纷把香火插到她的面前。
此情此景吓得左大玢飞快“逃离”。
可见她是真的把观音菩萨给演“活”了。
离开荧幕后,左大玢做起了戏剧老师,致力于将她毕生所学的湘剧传承给下一代人。或许某一天,也会有人像她一样因为湘剧和某人结下不解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