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为啥被北大学子赶下讲台「于丹曾经的风光国学大师如今被北大学生轰下台56岁跌落神坛」

首页 » 影视问答 » 正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2年,一场昆曲表演,在北大举行,整个大礼堂里,座无虚席。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昆曲艺术家的表演,时不时掌声雷动。

可这样热闹和谐的气氛,在身穿黑色紧身裙、脚踩高跟鞋的于丹上来时,戛然而止。

观众席上,嘘声四起,更有学生直接离席。

突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下去吧!”

应和声此起彼伏,台上的气氛一时凝结,于丹此刻的心情,恐怕没有人能够体会。

谁能想到呢,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国学大师,会落到如此境地。

要知道当初的她可谓是万人追捧,引发一阵国学热潮,靠着知性渊博的学者风范闻名海外,如今却惨遭北大学子轰下台。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曾风靡一时,被誉为“学术超女”的大师,遭遇冷场与唾弃呢?

56岁的她又为何会跌落神坛?

《百家讲坛》中声名鹊起

1965年,于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曾是中华书局的副总经理,由于家庭的熏陶与父母的教育,她对于国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

于丹本硕时期,就读文学相关专业,直到博士时期,她转向影视传播专业,这也为她后来进行公开演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踏上《百家讲坛》之前,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颇受学生喜爱。

并曾担任《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等20多部电视专题片、《正大综艺》等综艺栏目的撰稿人,参与策划了2001年的中国申奥活动。

单从于丹个人的教育经历与早期工作经验来看,她是十分优秀的,《百家讲坛》邀请这样一位学者进行国学传播,也并不奇怪。

而于丹也没有辜负节目组的期盼。

“很多人仰望《论语》,认为它十分地高深,但其实不然,这其实是一本告诉大家,如何寻找到心灵的宁静,开心快乐生活的书籍。”

“在我们今天看来,《论语》没有什么太大的逻辑性,显得十分散乱,因为它本身就是孔夫子教育学生时,言语片段的记录。”

2006年的黄金假期,一头利落短发,穿着得体的于丹,踏上了《百家讲坛》,开启了自己连续七天的《论语》心得分享课堂。

每集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于丹侃侃而谈,从容大方,各种典故、传说信手拈来,引得观众连连称赞,不少人开始带着孩子守在了电视前,只为等待着下一次的开讲。

“于丹教授讲的,我都能听懂。”

“深入浅出,非常好啊,而且都能结合实际进行联想。”

“要让孩子多听听,老少皆宜啊这种国学讲座。”

之前的《百家讲坛》请来的都是杨振宁、吴冠中等各学术界的大拿,可是对普通观众而言,他们讲述的主题都太深奥而遥远,因此很多观众并不买账。

因此当阎崇年开讲后,收视率一度暴跌的《百家讲坛》终于再度回春,于丹的到来,更让这档文化节目,变得越发亲民与接地气了。

在于丹的讲述中,看似遥远的《论语》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生活道理的合集。

阎崇年《百家讲坛》

神秘莫测的《庄子》也被拉入了凡尘,让人看到了千年前古人的宽广与洒脱,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瞬息之间变得不再难以理解。

“好,于丹讲得好,趣味横生又令人观之忘忧。”

同为主讲人的易中天毫不吝啬对于丹讲演的赞赏,因为节目的受众并不是什么行业内的学者,而是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的普通观众,对他们而言,于丹的讲解,刚刚好。

很显然,作为影视传播学领域的资深学者,于丹深谙如何将文学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

无疑她是十分地成功,一跃成为了《百家讲坛》上炙手可热的明星讲师,引发了一波国学热潮。

引领国学潮流的明星学者

“于丹老师,我非常喜欢您讲的《论语》。”

“从没觉得国学这么好理解过,听完感觉好像心情都平静了很多。”

“您的书,我都买了,一定会反复看的。”

一场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的签售会上,无数人排队等待着自己心中的国学大师给自己购买的新书签字。

那一天,创下了单场15000册左右的图书销售纪录,掀起了于丹狂潮。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她的《心得》《心得》更是卖出了惊人的300多万册。

许多人也因为于丹开始翻阅那些曾经在角落里,少有人会注意的国学经典。

“在于老师出现之前,我是基本不会看这些书的,总觉得不适用,也不合适在当下去读。”

“以前觉得这些书离自己太远了,现在听于丹老师讲了之后,觉得还是可以看看的。”

可以说,于丹的出现引发了整个中国的“国学热”,从这个角度而言,她没有辜负自己传播国学与传统文化的责任,达到了远超众人想象的效果。

也因此,“女版易中天”、“学术超女”等等名头,开始出现在了于丹的头上,她逐渐成为最为忙碌的明星学者,频频在各种电视节目、国内外国学交流会上大展风采,跟随者与追捧者众多。

“于老师,我最近生活很不幸,不知道该怎么办?”

“感觉生活好没希望,于老师,您说我以后真的能越过越好吗?”

“我很痛苦,很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您能帮帮我吗?”

在许多读者眼中,于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心灵导师,是最为知性与善良的存在,他们十分信服这位明星学者讲述下的精神世界。

在这样的盛名之下,很多追随者的日常口头问候都变成了“你今天看于丹的书了吗?”

可见,于丹所引发的国学热逐渐成为了一种阅读潮流,这也为她带来了极大的出镜率。

各种综艺节目邀约纷纷递到了于丹手上,《汉字英雄》《中国故事》《同一堂课》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与此同时,国内外各种活动现场也开始邀请这位明星学者,为自己引流造势。

日本将前去发表演讲的于丹称为“女孔子”,台湾地区媒体高呼“台湾听众有福了”欢迎对方的到来,于丹的演讲行程一度排到了几个月之外,可谓是一讲难求。

这样频繁的商业活动也为于丹招来了很多的非议,在普通大众眼中,学术人应该是纯粹清高的,如同于丹这样,一再走下神坛的行为自然会与缺乏风骨、只为金钱这样的头衔相挂钩起。

尤其在2007年,于丹以1060万的收入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仅次于郭敬明。

而版税更是高达12%,远远超过很多著名作家10%的版税,引发了又一轮的网络热议。

据称,于丹每次演讲时薪高达3万元,成为了当时出场费最贵的演讲人。

甚至有报道表示,一次在陕西神木县的讲座中,于丹两小时收费高达30万。

这显然与她自己曾经在访谈中所说的最讨厌“功用性”读书的言论,是截然相反的。

这些都让她所树立的知性清高文人形象大打折扣,而学术上的硬伤更是招来了无数行业内人士的猛烈抨击。

跌落神坛之际的种种现象

在于丹走上神坛时,在天涯爆火,贴主“塞外李悦”,发表了一篇名为“《论语》是可以乱讲的吗——批评于丹”的长帖,将于丹《心得》一书中的错误全部指了出来并进行了更正。

徐晋如

紧接着,中山大学在读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博士发起了“十博士抵制于丹事件”,热帖《吁请媒体立即停止对于丹之流的吹捧》也引来了众多学者的纷纷点赞。

“她就是凭借媒体影响力,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阉割。”

“一个连基本的中学古汉语知识都不达标的‘影视博士’,居然在这里大谈特谈典籍。”

“必须给大众传达最正确的知识。”

学术圈内,很多人开始跳出来,指责于丹讲演的浅薄与不专业性,痛斥对方是在误导群众,将于丹定性为了“伪学者”。

在“于丹热”逐渐消散后,很多民众也开始反应,吃不起这碗“心灵鸡汤”了,更有反对者,直接冲到了她的《心得》新书签售会上高呼“抵制于丹。”

在分享自己的《论语》《庄子》心得时,她时常给众人灌输一种“安贫乐道”、“寻找内心的快乐与宁静”的主题思想,而规避了儒家对现实的批判性,过于强调精神的力量,忽视了很多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除了在学术上被圈内一些学者否定以外,于丹在后期频频爆出的崩人设事件,也是将她进一步推下神坛的主要原因。

2009年,于丹前往伦敦进行英语版书籍的海外首发宣传,举办方给她安排了活动附近的一个高档酒店,可这却引发了她的极大不满。

据称,于丹认为酒店的档次太低,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于是一连三天折腾着换了三个房间,却始终没有满意。

半夜被叫起来的翻译,在换房的几天里每天被折腾得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

“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在我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我,你怎么就听不明白?”

“这还要再重复吗,我说过了的。”

整个宣传期间,翻译的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困难,于丹说得太快了,完全没有什么停顿,在遇到拿不准的语言时,想要确认下翻译,也再度被于丹否定,给翻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于是,在这位“女孔子”回国后,由翻译撰写的《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火爆网络,让看到的国人吃惊不已:“原来体面知性的女学者,背地里是这样的吗?”

“撒泼事件”还没有平息多久,于丹转身又与孔子后人孔健对簿公堂,原因是对方署名的图书侵权。

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健

“她完全是乱攀咬,有相关法律依据吗?”

孔健很是气愤,他否认了于丹的说辞,强调早就与对方达成了合作,于丹一再表示对自己很信任,全权交给自己处理即可。

于丹在各种场合中被不断爆出了诸如耍大牌、难相处,临时加价的丑闻,许多反对于丹,抵制对方的言论与书籍,更是甚嚣尘上,看得围观群众一阵凌乱与不知所措。

如果说这些都是在背后的暗自抵制,是是非非也都无从考证,那么2012年的北大礼堂事件,就彻底将“倒于”事件,摆上了台面。

“这台上站着的都是昆曲老艺术家,这位女学者一身超短,黑丝配恨天高,确定合适吗?”

北大学子没有丝毫顾及,直接炮轰,让刚刚开口的于丹完全下不来台,这也再次将于丹推上了风口浪尖,“倒于”之声,层出不穷。

“于丹和易中天赢了市场,但在学术圈却彻底输了。”

很多人开始惋惜,似乎自己见证了曾经高不可攀的学者们的坠落,好像他们已经一败涂地了。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位曾经备受追捧的明星学者,难道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于丹现象”带来的反思

“我本来就不是冲着什么学术真假来的,只是想要从于老师这里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

“我不关心那些,要不是于老师,我其实不会注意那些学者说的什么经典。”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于老师讲得很好。”

在于丹的读者眼中,他们读的是通过于丹分享过后,触动自己心灵的某些思想与言论,跟其他没什么关联,毕竟自己又不是在搞什么学术研究。

短短两年时间内,于丹的书籍累计销售已经超过了500多万册,时至今日也依旧有人不断观看她的《百家讲坛》,可以看出,即使争议不断,于丹的受众依然存在。

其实对于很多学者而言,于丹的存在是值得肯定的,但要做好区分。

“我是持支持态度的,能够让这些国学经典重新焕发光彩,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我们要支持国学的热潮,也要明白,从大众接受的角度出发的讲解,必然不同于专业的研究,二者是不同的。”

在《百家讲坛》大火之前,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可是却良莠不齐,各种片面博眼球的经典解读潮流,一度让众人对很多不了解的文化经典及历史人物有了误解,即使后期再怎么更正也无法扭转先入为主的印象。

因此,出现专业学者进行普众化的文化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这个度必须要把握好。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对于文学著作中,人物形象的不同解读,可是对于历史与千年流传的经典书籍,还其本来面目,从根本上阻止误读,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进一步准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

这是恩格斯对于黑格尔经典著作的解读态度,也是很多中外学者对于经典的学习与传播的态度,如果百家各解其意,那肯定会让研究的后人,一头雾水。

这也是很多学者集中抨击于丹的问题所在,她的《论语》等国学经典的解读,过于个性与自由化了。

与此同时,在媒体连番热捧与炒作之下,拥有明星光环的于丹逐渐开始体会到了名声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因为于丹带来的国学热度,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她个人明星学者光环加持之下的,观众与读者,很大程度上将对她个人的喜爱与崇拜转移到了她的作品之上。

一旦于丹的个人形象与人设出现瑕疵与崩塌,那么所带来的应激反应也是成倍的。

“看着就烦,讲的是些啥,谁会听啊。”

“一看就不像个学者,完全没有那种学者该有的谦虚与纯粹。”

“哪个学者像她一样,天天招摇过市。”

名气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抵制于丹的人已经不再只将矛头对准她的学术作品,而是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反对,这是无法避免的,可也没有必要完全否定“于丹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如今的于丹已经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大家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见到这位曾经的明星学者再次出来与公众对话了,可她所掀起的国学热潮还遗留了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我们要意识到,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将它们不断地传承下去是每一代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但对于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还需要大家的不断探索。

此外,社会也需要正视一种观念:是不是学者就不应该频繁走到公众面前,而是继续保持曲高和寡的状态,他们是不是就不应该享有更高的待遇而保持清贫,专业的学术研究与普众的传播壁垒,到底要不要打破……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这远比一味地否定,来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平瑶.让凯撒的归凯撒,于丹的归于丹——对“倒于”现象的回应[J].中国图书评论,2015(10):50-57.

[2]杨早.评价于丹:学术规范还是传播法则[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07-114 160.

[3]金柳. 媒介场域视野中的“明星”知识分子研究[D].南京大学,2014.

[4]于婷. 于丹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5]曾祥芹.《于丹〈论语〉心得》:自由化误读的典型[J].图书与情报,2008(04):85-92.

于丹为啥被北大学子赶下讲台「于丹曾经的风光国学大师如今被北大学生轰下台56岁跌落神坛」

从万人追捧的国学大师,到被北大学子当众轰下台,于丹到底怎么了呢?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自2001年7月开播就一炮而红,也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国学之风,让许多参与其中的专家学者们名利双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就是其中一位。她凭借自己对经典作品独到的见解,引发无数国人心灵上的触动。于丹的讲解,生动为要、童叟喜之,使无数经典之作穿越时空直击国人的灵魂深处,因此有无数人奉她为国学大师。

但原以为,于丹能就这么一直红下去,但一次活动,给她的事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12年,于丹受邀参加北大昆曲讲座,令人诧异的是,在讲座中于丹竟被激动的北大学子轰下了台,曾风光无限,被无数人追捧的国学大师竟被北大学子轰下台,于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不受人待见?

登上《百家讲坛》仅一年,就在中国作家富豪榜占得名次

我们常说文化人出名后,大多逃不过“出书、演讲、上节目”三件套,于丹自然也不例外,自《百家讲坛》一炮而红后,连带着于丹的曝光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于丹初次登上《百家讲坛》是在2006年,而仅一年之后,于丹就登上了2007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排名仅次于第一的郭敬明,位列第二。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文化圈的钱就这么好赚?或许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就为于丹日后的跌落神坛埋下了伏笔。

出版的书籍都是老生常谈,类似于网红毒鸡汤

于丹在爆红后就接连出了几本书籍,而正当读者想仔细品读这位国学大师的著作时,却发现这些书都是老生常谈,就像是如今流行的“网红毒鸡汤”一样,甚至还有眼尖的读者指出,于丹出版的这几本书籍,大部分内容都是从某本旧书上摘录的。

这还不算,不久后,就连于丹之前被人所称道的论语见解也被人质疑,对此一些对论语深有研究的学者称:她对论语的许多点评都是有所偏颇的,若是粗略品读一番,会让人产生某种共鸣,但若要是仔细品读,你就会发现在她的演讲中得不到任何益处,仿佛除了过程中的一些共鸣外,什么都没有。

形象败坏,人设彻底崩塌

读者的这些发现一下子就将风光无限的国学大师于丹给推上了风口浪尖,但这些也并不能成为压死于丹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她跌落神坛的,还是200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伦敦事件。

那时,于丹还是国内的国学大师,也算拥有不小的人气,尽管“国学大师”这个称号被很多人所质疑,但这并不影响于丹的发展。2009年,于丹受邀到伦敦参加活动,可就是这次活动让于丹的人设彻底崩塌。

在活动结束后,一篇名为《国学大师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的帖子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文中内容字字诛心,称于丹在伦敦参加活动期间,数次用自己“国学大师”的名头撒泼,就连酒店房间就因一点小细节不满意而更换了至少三次。

这篇帖子在国内引起了一阵舆论之风,想不到被誉为国学大师的于丹,走出国门后竟是这般模样,真是让外国人看笑话。老话说得好:“要看一个人如何,得看她私底下是什么模样”,这句话果真不错,而正也是为何她被北大学子所抵制的原因。

于丹为啥被北大学子赶下讲台「于丹曾经的风光国学大师如今被北大学生轰下台56岁跌落神坛」

从国学大师到跌落神坛,被北大学子赶下台的于丹,当年到底做了啥?

《老子》《庄子》《论语》等等之类的国学经典,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追捧。既然是经典,那么就需要有人去解读,它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因此也诞生了一个职业——国学大师。

可现实是,在这个职业群体里,真正做学问的很少,卖噱头博出名的却很多。当年那位红遍大江南北的国学大师于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国学大师到文化“骗子”,之后又被学生赶下讲台,于丹跌落神坛,如今的处境非常难堪。

事实上,作为60后的于丹与钱文忠、易中天等人同为网红国学大师,而且她还是北师大的教授,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讲说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她是因为在央视解读国学经典,才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学大师的,但后来却出了问题。

走红以后,又是办讲座,又是出版书籍,而且还出国演讲。当然这些无可厚非,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好事,能把中国文化分享到国外也是值得赞赏的。

然而,之后她却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傲慢,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对她产生了质疑,质疑她是否有真才实学。有学者说,于丹讲解的《论语》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解说得过于肤浅,其次个人的发挥太多,再次很多论点没有根基,甚至偏离原著本意。

对此有人称,她是在利用国学经典为噱头炒作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国学大师,就是个文化“骗子”。据了解,在一次昆曲的讲座上,于丹作为嘉宾进行总结发言的时候,其论点不符合实际,对此台下的学生嘘声一片,而这很难说问题不在她自身。

同在央视解读经典的易中天和钱文忠,他们的言论也曾遭人质疑,但相比于丹的“假大师”、“伪国学”、“大骗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因而,这一些列的事件也让于丹慢慢跌落神坛,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就连知名大学教授也对她进行批评,后来不知为何她离开了北师大(一说被辞退,一说自己辞职)。如今的于丹处境十分难堪,眼下更是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从国学大师到文化“骗子”,她怎么了?对此有专家说,那些为人师表的大师们,文化与人品必须兼顾,而且文化要是真文化,否则迟早会被揭穿。

写在最后:用华丽而复杂的表达来掩饰自己的无知,这违背了做学问“求真”的初衷,更是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背道而驰;仅仅罗列现象,而不解释背后的原因,通常都是“假大空”,即便一时能得逞,事后依然会被揭穿,所以做人还是要真实点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anjia.com/artdetail-6124.html
 推荐视频

新白娘子传奇

赵雅芝 叶童 陈美琪 石乃文 夏光莉 乾德门 尹宝莲 阮虔芷

成功路上

李程彬 王识贤 张诗盈 吴翰林 许莉廷 郭子乾 黄奇斌 李之勤 张再兴 陈雪甄 洪毓璟 黃登楷 郭雪芙 郑楠钟

幻术大师:盒中的杰克[电影解说]

艾伦·戴维斯 卡罗琳·昆汀 约翰·布鲁塞尔

怒火(上)(原声版)

格雷格·T·尼尔森 邦妮·比蒂丽娅 理查德·法恩斯沃斯 尤尔根·普洛斯诺

假面迷情

完颜洛绒 孙嘉琪 俞逸夫 范薇 张冠森 刘帅 杜程一诺 朱籽安

绝不放过你[电影解说]

任程伟 潘雨辰 赵恒煊 杜源 刘毓滨 刘之冰 高强 林鹏 侯天来 刘向京 茹萍 吴珊珊 叶静 王雪洋 王晓巍 黄爱玲 贾永志 张洪杰 闫淑琴 宋亓 孙兴 董晓光 王一淼 杜敏赫 柏青 刘永生 徐广明 袁满 张延平 张澍 贺敬东 李大禹 吕毅 杨子骅 高德军 徐景信 张志红 马冬 关新伟 常军

时间机器[电影解说]

盖·皮尔斯 萨曼莎·穆巴 马克·阿蒂 西耶娜·盖尔利 Laura Kirk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粤语

洪金宝 陈星 冯克安 田俊 卢海鹏 午马 林正英 任世官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